close

歡迎來到跡地爛漫。

發現沒有什麼中文解析和感想,就翻了一些日本讀者的觀點,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。以下擷取部分內容大略翻譯。

 

 

單純就故事內容理解:

 

第一人稱「我」回憶小時候「酋長」給他們講笑面人的故事、酋長有個女朋友後來分手。笑面人象徵酋長,笑面人的命運象徵酋長的愛情。

愛情始終會結束,英雄也難逃一死,如童年逝去不復返。可以看做是純真年少與現實世界初次碰撞的成長故事。

 

或者更深探究它的結構,多些揣測:

・小說中的「酋長」的外型符合印地安人的特徵

・小說中形容的駕駛姿勢有如騎馬的姿勢

・在深林中往來、與動物們親近等笑面人的形象和與大自然共存的印地安人形象相合

 

可以推測為——

「笑面人」暗喻「酋長」暗喻美國印地安人科曼切人

「瑪麗赫德森」暗喻白人(或者並非白人而是特定某個人物)

「我一邊從我的口袋裡掏出一隻柑橘,並把它扔向空中」之柑橘暗喻印地安人的武器

「快到一半時我轉身倒退著走」之倒退走暗喻撤退

「我砰地撞在了一輛嬰兒車上」之嬰兒車暗喻殖民者的馬車

 

就結構來看,全篇為不同次元層層包覆而層層呼應。第一人稱「我」回憶9歲時「酋長」的故事,回憶中的「酋長」又敘述了「笑面人」的故事與之並行,隱喻美國少數民族的興衰歷史。

故事中1928年時9歲的「我」(與作者實際年齡相符)認為自己是「笑面人的直系後代、活在世上的合法子孫」,將自己和笑面人悲慘的結局重疊而顫抖不已;作者沙林傑的出身猶太裔和印地安人一樣在美國是少數民族,或許這也是一層隱喻。

 

「酋長」的原型被認為可能是白人母親和印地安人父親的混血、被稱為「最後的酋長」的Quanah Parker

 

(關於科曼切人和Quanah Parker,以下引用www.voachinese.com/amp/2490276.html的介紹:

 

"印第安民族科曼切人曾有“平原群雄”(Lords of the Plains)之稱,他們的帝國囊括了今天德克薩斯州的一半土地和俄克拉荷馬、新墨西哥、堪薩斯和科羅拉多州大片地區。這些馬背上的武士驍勇善戰,阻擋德克薩斯西部多數定居活動長達40年。"

"在18、19世紀的多數時間裡,科曼切人及其同盟部落威猛凶悍,主宰著南部平原的豐富獵場,那裡游盪著大群大群的北美野牛。科曼切擊潰了其他部落,但最終卻被工業文明的推進所擊潰。"

"美國陸軍1874年侵入了他們風景如畫的隱蔽地。在德克薩斯鍋柄地帶的帕洛杜羅峽谷,科曼切人稱霸南部平原的時代終結了。"

"最後一支隊伍的首領在俄克拉荷馬的錫爾堡投降。他名叫誇納(Quanah),當局後來知道他的父親是一位科曼切酋長,母親是被擄的白人辛西婭•安•帕克。所以他後來被稱為誇納•帕克(Quanah Parker)。當地數以百計的人都把祖先追溯到誇納•帕克。人們敬仰他的領導力,特別是在向保留地生活過渡的艱難時期發揮的作用。通過跟軍人、代理人、牧牛人和政界領袖的巧妙周旋,誇納幫助本民族在磨難中生存下來,他還鼓勵他們面向未來。")

 

日本讀者分析出處:

http://naoko-mt.blogspot.com/2012/02/blog-post_15.html?m=1

http://www.silverboy.com/silverboy/jds03.htm

http://primordial.jugem.jp/?eid=269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悠 よ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